温暖引路人 | 经济管理学院郑巧:生活中的“巧姐”,就业上的导师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神圣使命,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2010年上海海事大学首创上海高校辅导员示范岗,每年选拔聘任优秀辅导员为示范岗辅导员,目前已形成品牌,取得显著成效,3人获得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5名辅导员获得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3人获得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 2名辅导员获得上海市育才奖。
价值引领 筑梦启航
示范岗辅导员系列报道之二
真情坚守 用心育人 将价值引领落到实处
——记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郑巧
郑巧,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从2008年担任辅导员至今,爱岗敬业,对学生细心周到,共负责六届本科生、五届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配合学院党委策划企业家辅导员项目,悉心指导学生就业,所带毕业生就业分布领域广泛;注重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努力兼顾工作和家庭。郑巧老师将价值引领与日常工作相结合,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的各个环节,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受到学生的喜爱与尊敬。
倾情投入,做学生的“大管家”
连接校企,做学生就业的桥梁
兼顾生活,做人生的智者
郑巧老师的身份不仅是一名辅导员,更是一个9岁孩子的母亲。身为辅导员,手机要保持24小时畅通,大部分时间都扑在工作上。郑老师的孩子曾向她抱怨道:“妈妈的电话怎么这么多,我想拥有一种超能力,让妈妈下班之后手机不再响。”郑巧老师特别理解孩子,面对孩子闹小脾气时,她有自己的小巧思。“作为一个教育者,我很清楚应该如何与孩子相处,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缓解他的小情绪”。孩子渐渐明白了妈妈的工作,在母亲节那天,郑巧老师的儿子用稚嫩的笔迹写道:“我的妈妈是一位老师,工作繁忙,没有更多的时间管我学习,但一到周末,她再忙都会抽出时间带我出去玩,我爱妈妈。”
面对工作与家庭,郑巧老师努力兼顾。郑老师对工作的投入,逐渐得到家人的理解,家人也用实际行动默默支持她的工作: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总是自己乖乖地完成作业,不需要妈妈额外的督促;母亲会提前准备好晚饭,让忙碌了一天的女儿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先生在下班之后会化身为“辅导员助理”,帮助爱人下载材料、处理邮件等。有了家人的支持,即使工作繁忙,郑巧老师也总是充满干劲儿。
每年教师节,郑巧老师的学生们总是如归鸟般送来祝福,带给她很多惊喜,看着桌上学生为她专门定做的泥像,郑巧老师笑得合不拢嘴:“哎呀,我都成‘泥菩萨’了”。
当被问到是什么让郑巧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在辅导员岗位上的时候,郑巧开心地回答到:“是被需要的感觉,我愿意做学生完满航程中的摆渡人和人生麦田里的守望者,与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撰稿:刘怀峰 朱逸凡 王梓悦
图片:高炜濂 郑巧
编辑:姚旭 瞿涵雪
策划:宣传部(新闻中心)
为“巧姐”点亮在看吧↓↓↓
